王一飞:“信刘博,信孩子”107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由衷感谢刘煜炎博士。当初的懵懂少年,6年时间,刘博还给我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王一飞妈妈
人物简介:王一飞,2016届毕业生,被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校区、雪城大学、劳伦斯大学及英国华威大学录取。
2010年,年仅10岁的王一飞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昆明的一所私立小学毕业。 怀着希望孩子接受更优质教育的期许,一飞妈妈在他小学刚毕业的时候便带着他来到北京求学。由于未来打算让孩子出国,所以一飞妈妈首先考虑国际学校。这个做法当时遭到一飞其他家人的质疑,认为有点冒险。但恰恰是这次“冒险”之举,却在6年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选择成为刘煜炎博士年龄最小的学生 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一飞妈妈也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国际学校。 一次机缘巧合,她打听到我校的校长刘煜炎博士来自湖北天门县,这让来自湖北黄冈的一飞妈妈倍感亲切。“湖北天门是有名的状元县,而且刘校长还是剑桥博士,所以就选择了这里。” 校长亲自面试学生是我校多年来的传统。谈起当年的面试,一飞妈妈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刘博士问一飞,将来想上哪所大学,一飞回答说清华大学。这个答案逗乐了在场面试的所有老师。刘博士继续笑着问,如果有更好的学校想不想去,一飞毫不犹豫的回答:“想去!”于是,一飞成为了康福当年年龄最小的学生。
“学无止境,适可而止” 说到学习,一飞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学霸。他对学习的见解也非常独特:学无止境,适可而止。 听起来很矛盾,其实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学习是一种接收新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成绩,原地止步不再学习,那么就算他有牛顿,爱因斯坦的智慧,也会被坚持学习、逐步成长的其他人所超越。 另一方面,过量的学习与过少的学习一样有害。在学校里时常可以见到很多“学霸”总是一直学习到深夜。这种行为在他看来不免有些许病态。如果不能保持充足的睡眠,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影响次日上课的状态,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坚持,在于对学校的认可 跟随刘煜炎博士这六年,“坚持”一词,或许是对一飞学业最好的诠释。 据一飞妈妈回忆,2010年,一飞来到北京就读初一,坚持了六年,最终完成了初高中学业。 坚持还体现在一飞对于专业的喜爱。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少年班,一飞报了化学专业,后来虽然没有成行,但是一飞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化学专业的那份热衷。4年后,一飞收到了世界上五所知名大学的offer,分别是美国的加州大学欧文校区、雪城大学、圣劳伦斯大学、以及英国的华威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其中圣劳伦斯大学更是给了一飞10万美元的奖学金。最后出于对专业的热爱,一飞还是选择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校区的化学专业。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说了两句话,“信刘博,信孩子”。这两句话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一飞妈妈也不例外。“回头看这6年,‘信刘博,信孩子’,是我们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从“数学王子”到“文学天才” 也许是因为父母都是理科专业的缘故,一飞从小就展露出优秀的理科天赋。但令家长吃惊的是,在没有任何帮助和引导的情况下,一飞的文学才华逐渐崭露头角。 据一飞妈妈讲述,一飞10岁时便可用文言文写小说。后来在学校的6年里,他不但没有丢下这项爱好,反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他利用课余时间写下了10多万字的小说,涉及各种类型和题材,尤其是星际穿越类科幻小说为人称道,同学们更是送他绰号“小外星人”。曾有文化公司计划给一飞出书,书名都起好了,叫《星际孤儿》。 回首过去的6年,一飞妈妈感谢学校没有折断孩子腾飞的翅膀,始终让他快乐成长。面对孩子的录取结果,一飞妈妈倍感欣慰。“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我由衷感谢刘煜炎博士。当初的懵懂少年,6年时间,刘博还给我一个爱学习的好少年。”
文章分类:
学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