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展:独立思考,享受学习乐趣81
“他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准确,尤其是主观意见,只有自己尝试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会独立思考与保持勇于探索的态度,一定比听取他人的建议重要。”——李浩展
人物介绍:李浩展,2016届毕业生,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伊利罗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录取
课堂氛围轻松,注重思维训练 因为我不是北京户口,所以不能参加北京的高考,于是现实的考量,我只能就读私立学校。在爸爸朋友的推荐下,我随爸爸到这里参加刘煜炎博士亲自面试的招生说明会。当时感觉笔试还好,就是先做卷子,后来刘博又单独把我们叫过去出题考试,感觉那个还挺难的,它主要是看我们思维能力,中考时,我取得了509分,这个成绩并不算突出,也就更加促使了我选择国际学校到国外念大学的规划。 在这里,高一跟高三学习也挺紧张的,高四会轻松些,但是跟普高同学比,还是容易一些,作业不是很多。我初中学习就很累,并且基本是被动的在学习。初中老师管的比较严,我刚进初中时特别调皮,学习较差,老师就整天骂我,请我家长,后来我就被管的听话了;到高中就感觉没那么严了,上课气氛轻松很多,也不是老师一直讲我们听,而是经常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讨论,注重对我们思维的训练和引导。虽然初中我被管的学得也不错,但是如果一直那样管下去,到后来我肯定对学习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并且也就没什么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更喜欢高中的这种模式。
独立思考,提升自学能力 我参加了包括微积分AB、微积分BC、物理C、宏观经济学、化学等10门AP考试,并取得了8门5分、两门4分的优秀成绩,托福103分,SAT1和SAT2分别2070、2400的高分也让我比较轻松地获得各申请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无条件录取。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煜炎博士倡导的自主的课堂模式所培养出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这里,老师会让一些已经完成申请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学生分享一些学习和申请经验。我也会去听,但大多时候我选择自己摸索。比如说学英语,学长学姐会把自己总结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怎么学更容易,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些方法可能只对某些人适用,所以我学英语也有自己的方法,一是背单词,二是课外看一些美剧或者读一些书,看美剧也不只是为了学习,我并没有咬文嚼字的去记里面的单词,而是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记住一些词组和俚语。 对于擅长的理科学习,我也喜欢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我在学理科的时候,遇到不会的我喜欢先自己想,而不是选择跳过,虽然有时会比较花时间,但想出来之后觉得特高兴,一般都能想出来,实在想不出来就自己再去看看书或者找老师讨论。
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提起在高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是一种心态。如果在普高肯定学习特别累,也没空去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但是在这里我就能保持自己的兴趣,对学习也不会感到厌烦。 学习之余,我喜欢研究一些小发明,在网上查资料买材料,做一些小发明,因为喜欢物理和工程,在高三的时候我还组织了一个物理研究小组。每到周日我就召集一些组员,在家里进行一些手动研究尝试,特斯拉线圈和电磁炮这些大学生都很少能做出的项目,我们都已经研制成功。 高三的时候,我还获得学校的推荐参加了清华大学与美国CEE联合组织的清华·RSI项目,该项目是针对全国优秀高中生发起的,旨在将其培养为科学技术领域的精英和领导者。为期六周的项目活动,让我开始真正接触和了解自己喜欢的科研领域和电子工程。这个活动也特别严谨,完全按照学术界最标准的流程来做,带我们的也都是清华和世界名校的教授,我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论题和成果。
自主申请,做自己人生的规划师 高四学年开始之前的暑假,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毕业申请。上申请网站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撰写PS,最后在EA(提前录取)截止日前几个月就完成了提交,所以在国内其他高中生还在等候大学offer时,我就收到了各申请学校的录取。 在众多录取的学校中,我最终决定选择圣地亚哥大学就读。我申请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专业排名,都是电子工程比较靠前的,然后在录取的学校里做进一步筛选,根据地理位置、学习居住环境、费用等综合考虑。 我觉得学习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和分数上,也体现在自主管理和人生选择与规划上,这也是我来这里后,发现自己和很多同学所取得的成长和转变。
文章分类:
学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