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阳:学校唤醒了我的责任意识168
“这里的老师不仅是‘教’你,还‘育’你,他们把教育这个词研究的很透彻,真心地帮学生希望学生好。” ——李涵阳
人物介绍:李涵阳,2016届毕业生,考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克拉克大学、福特汉姆大学。
偏爱开放课堂,选择刘煜炎博士 初中的时候,我参加了美国的一个夏令营,体验了美国的学习模式后,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我参观了那边的学校,感觉挺好的,我觉得国外的学习模式、氛围以及生活状态比较适合我。后来,我就在邻居的推荐下来这里就读。但因为我的基础比较差,中考只有470多分,英语也较差,在刘煜炎博士的建议下就重读初二后再跳级读的高一。 刚来这里时,自主开放式的课堂和相比原学校的宽松教学模式,让我像是从笼子里放出的猴子,一开始来的时候挺闹的,过着嘻嘻哈哈的生活,也不怎么爱学习,但是这里的老师都特别好,特别负责,课上课下都引导学生去学,对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做到不离不弃,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事情。尽管遇到了完全不同于之前学校的好老师,但是我还是玩心不减,高一全年仍然在玩玩闹闹中度过。
幸遇人生导师,转变学习态度 来这里之前,我给老师的定义就是:古板。就知道天天批作业,然后不苟言笑,非常严肃的跟我谈论学习的事情,从来不会跟我谈论其它的。但是到这里后,我的认识出现转变,并且我还遇到了一个只年长自己十来岁的“妈”。这个“妈”就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张老师。她是我的英语老师也是班主任,我来这里上的第一节英语课就是她教的,当时我就感觉,哇,原来英语课还可以这么上,然后觉得很神奇。但是张老师跟我之前遇到的老师都不一样,学习的时候她是老师,课下的时候就跟我妈一样,我们课下有什么烦心事也跟她聊,那时候我就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所以英语成绩是最好的。 高一因为贪玩,我的成绩一直不见好。张老师真替我着急,还急哭过,当时把我也感动的哭了。高一我参加了AP考试,考的很差,觉得特别对不起老师。高三上学期,我就被分到了差一点的班,于是,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再这样下去的话,就不可能向高处走了。 我想要跟优秀的人接触,因为跟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的话,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你也会变的跟他们一样优秀。于是,我这才开始认真对待学习了。终于,在高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又被调到了高三(2)班,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我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继续奋力往上走着。等到毕业申请季来临时,我已经手握3个AP5分,一个4分,托福95分,SAT1780的成绩,终于也可以向自己梦想的美国名校递交申请了。
心智转变,成长不只是成绩 如果问我在高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感觉在高中成长的历程简直太大了,来这里之前我是一个小屁孩,什么都不懂,像井底之蛙,来了这里之后,就跳出了原来的那口井,但我又发现另一个更大的井,并且口更大了点,我可以尝试的东西更多了。我在这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智的变化,学习上的变化也挺大的,但心智逐渐完善和成熟是我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比如说我原来不知道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可以好到这种程度,就跟朋友一样,老师和学生吃住都在一起,即便在去食堂的时候都可以跟老师聊天,老师又都特别的平易近人,通过跟老师聊天,从老师的智慧中学到很多,不光是学习,还有做人处事等方面。另外,我来这里之前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我之前就一直在逃避,但现在我知道目前我的责任主要是学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能力担负和保护自己的家人。
课堂不止是学习,“育”胜于“教” 这里的学习模式也是让我受益不浅的。这里的课堂注重发散性思维,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刘博(刘煜炎博士)上课的时候就挺体现这个特点,比如说他会写几道题,让你先自学,试着去解这道题,然后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解法,但是老师也不会急于判定谁对谁错,他们会对学生的想法都予以肯定,然后挑一个最好的来讲,并从这个最好的发散、建模,以后类似这样的题就都会解了。这种方法就很好,起码从心智上来说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上小学时,有次因为不会做,结果数学老师直接把试卷扔到我脸上,这让我一直对数学心存畏惧,也对老师比较抵触。但这里的老师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是“教”你,还“育”你,他们把教育这个词研究的很透彻,像英语老师张晓莲、体育老师李春红、德育老师刘妍,他们都是特别不错的老师,真心地帮学生希望学生好,我能够有现在的成绩也都是有这些老师在背地里给我默默地鼓励,我之所以能够自己努力,动机就是因为老师让我有信心去面对所有的难题,并且意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
文章分类:
学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