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炎:学生只分两类,教好孩子学校只需要做好这一件事25
“学生不应该按智商高低分为三六九等。学生只分‘愿意学’和‘不愿意学’两类。学校只需要让学生愿意学,他就必将变得优秀。” ——刘煜炎 让孩子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 没有点石成金的神奇魔法, 唯有尊重、信任、支持与耐心, 全靠修身修心的“心智建模”, 来自我校资深老师们的十大法则, 促成学生们脱胎换骨般的巨大转变…… 01 近日,在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博辞教育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1国际化学校校长高峰论坛”上,刘煜炎博士的一席话让到场的其他十余家国际化学校校长频频点头。 刘博高中老师袁志禄老师也发来信息,对刘博的观点表示赞同: 【附】袁志禄老师分享: 人的智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智商高的学生学得快一点,轻松一点,取得好成绩容易一点。但决定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不是智商高低,而是学习态度。 勤能补拙。智商一般,但勤奋刻苦,照样能取得好成绩。我教过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靠勤奋取得的。反之,智商再高但不认真学习,充其量只能取得中等成绩。这,就是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决定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有三:上进心,自尊心和羞耻心。 上进心强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阶段性目标,学习积极主动,勤奋刻苦,成绩优秀。 自尊心强的学生,不服气,不愿意输给到人,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有自尊心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是班上最优秀的,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羞耻心,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也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垫底的底线。有羞耻心的学生,当成绩不好时,会感到恥辱,从而痛下决心,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你说的“愿意学”和“不愿意学”的分野,就在于有没有这三个“心”。 02 刘博的观点得到众多网友的积极回应,有网友留言,“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在现有的填鸭式投喂式教育模式里,考试评价机制让大多数孩子成为‘中等生’和‘差等生’,持续的负激励让孩子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材的学生必要条件是内在思想的觉醒,充分条件是外在资源的整合。家长既不能帮石头孵出小鸡,也无法阻止一定要破土而出的种子。” 03 建校十三余年, 毕业学子近千人, “不愿意学”,究竟为什么? 如何才能“愿意学”? 众多学子来到我校后脱胎换骨的秘诀是什么? 听听来自一线资深老师的分享…… 智商差异确实存在, 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孩子不愿意学, 家长不要盲目焦虑或施压, 要从根本找原因。 from 刘金玲 我总说,要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是不是你自己太过焦虑了?家长的焦虑急躁会传导给孩子,大多数孩子其实自己也想学好,也知道着急,但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反而就容易灰心丧气,被各种负面情绪所淹没,那自然就没有信心继续学了。 from 高璞 教过这么多孩子,天赋异禀的其实是极少数,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主动性比较强,自己知道学;那学习不理想的孩子,很多就因为在学习上一直找不到成就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才会逃避,反而跑去在电子游戏或其他事情上找成就感,学业表现就会越来越差。 from 郑颖 物理跟别的学科有些不同,它是一门逻辑性、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前面学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扎实,后面要追的话确实难度不小。基础较弱的学生,一看积压的知识点太多,感觉“高攀不起”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又不知道有什么具体方法可以解决,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十大法则, 从根本上促成孩子的心智转变, 才能发自内心“愿意学”。 from 刘金玲 刘博常说“促成孩子心智转变才能将不愿学转变为愿意学”,从务虚的角度讲,无论是老师或是家长,我建议可以从下面这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尊重+信任+支持+耐心 相信“相信的力量”,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支持,孩子的状态自然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问题的积累都是经年累月的,转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道理其实家长都懂,但就是沉不住气,太着急了,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促成变化。 第二,营造宽松氛围,让孩子有喘息机会 迫于压力做出的行为,效果一定不能持久。我带过的班曾有个男孩,英文比较弱、他自己跟我说,之前的老师总逼着他背英文,背不过不许睡觉,他内心极度不情愿,就算勉强过关,第二天准保忘。我就跟他说,“没关系,老师也会忘,你坚持背,今天没记住别着急,明天继续再来。”一个星期以后,他跑来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的,这几天背的大部分都记住了。”他后来在班会上总结,“我发现当老师给我一个宽松信任的环境时,我还是能学会的。” 第三,平等沟通,引导为主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逐步走向成熟,个人意识越来越强,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强硬的说教管理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我们跟孩子沟通时更要保持平和平等的心态,要像2个成人间交往一样去跟他们交流;同时注意以“引导”为主,为孩子指明大方向就行,不要在很多细节上过于纠结较真。 第四,人品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很差 比起成绩,我觉得家长更应该在培养孩子的人品上下功夫。我发现,只要人品好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会很差。我经常跟学业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讲,“我从来不会拿你们的成绩跟别人比,成绩不好,有很多原因,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赶上的;但在班级管理、课堂纪律、团队协作,甚至环境卫生上,我相信你们不会比别人差,你们甚至能做得更好。”当我一直在跟孩子们这么强调时,会发现他们真的可以做得很好,而且这些方面做好了,学习成绩就会稳步提升。我在太多孩子身上都得到验证。 第五,以身作则,突出榜样力量 学校和家庭就像土壤一样,越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更茁壮的小苗。我们要求孩子上课不能迟到,如果班主任天天不起床,那怎么能有说服力呢?家长也一样,我们总说要控制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长,结果家长从早到晚抱着手机不撒手,孩子肯定也不会服气。所以,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成人首先要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别逼孩子做。 from 高璞 那我从实操角度,讲讲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都是怎么做的: 第一,挖掘兴趣点,找到奋斗目标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明确兴趣之前,我们家长先要接纳孩子的差异,有的科目就是擅长或不擅长,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帮孩子找到他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才能激发出真心想学的动力。有了发自内心的动力,其他障碍都可以跨越。 第二,分解学习任务,一次进步一点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目标一下子设得太高,孩子达不到反而就会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专门会给班级排名靠后的孩子特别设计很多互动环节,经常是5分钟一个小任务,让他掌握一个小知识点就马上能获得积极反馈,让他觉得“我也听懂了”,坚持时间久了,他就会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也行! 第三,同学间互助比老师补课效率更高 在学校,我们特别强调学生间的互助互补,同学们会根据不同学科结成不同的互助小组,同学间互相答疑督促,其实比老师讲解更加清楚,因为孩子们之间更容易理解问题到底卡在哪里,同学间的交流也更充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而且,有的学科你强你就可以帮助别人,有的学科可能你就需要别人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对自己建立起信心的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优势,自己会更加谦逊。 第四,输出倒逼输入 教别人是最好的自学方式,这在我们学校不仅仅体现在学生间的互助上,我们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孩子们在讲题,成绩弱的反而能有更多发言机会,讲一遍不清楚,就再讲几遍,不同的人可能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样掰开揉碎的讨论过程中,无论是讲的人,或是听的人,都能获益匪浅。 第五,传授具体学习方法 具体学习方法很重要,很多孩子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不努力不用心,而是没有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面对繁重的学业不知如何下手,时间一长,缺失的知识点一多,再想赶上就比较吃力了。所以,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调走,老师会把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难点划出来,配合预习复习,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的做题方法讲解,知识点就可以掌握得比较扎实,不需要铺天盖地地刷题,照样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Q: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初三高一成绩滑坡现象? from 高璞 我见过不少学生,小学甚至初一初二的时候成绩都蛮好的,但一进入初三,特别升入高一后,成绩一下子就出现大幅下降。孩子不是不学,反而很努力想赶上,但就是觉得很吃力。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学生,很大比例都是在小时候父母施加压力比较多或期望比较大的。小时候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孩子也小,没法反抗,被迫也能学,成绩表面看还不错。一进入高中,学业难度一下子增加很多,父母又隔得比较远,管不了太多,孩子反而容易出现反弹,而且反弹还会比较激烈。 所以,我特别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太苛求成绩,要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到了高中,孩子的学习后劲反而会比较足。 Q:孩子学习态度变好了,学习成绩就能很快提高吗? from 郑颖 当孩子学习态度终于有转变的时候,不少家长又开始盯着成绩,如果成绩还是不理想就再次陷入之前的焦虑……但我特别想跟家长强调,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类似物理这样的学科,不是说学习态度变化了,就能很快体现在成绩上的。我们有不少学生,至少花了1-2年才能出比较理想的成绩,甚至有个别同学上了大学以后,才慢慢显现出成果。 所以,家长一定要先修自己的心,先把注意力从孩子成绩上转移开,只要孩子有了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就要持续鼓励,给予信心,一定要坚信孩子最终都会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塑造,是唤醒,是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先贤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对于青少年,思维能力远比知识重要,更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共同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自信自强,孩子必将焕发出无穷激情与力量!
文章分类:
剑桥博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