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志  明德  求真  创新

Motivation Morality Truth and Innovation

010-82594130  010-82595555

SHANG L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尚丽外国语学校 · 科创高中班
/ Camford

邓玉爸爸:为人父的二十年时光,我收获……

66
人生如棋。我用二十年时光做赌注,与中国式教育下了一盘大棋,终于以我的方式赢了——我的女儿,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最终拿下了世界顶级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Offer。

14.jpg

邓玉 2021届毕业生

帝国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专业/本硕连读)

香港大学(理学院/YSS剑桥合作计划、工程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 (物理专业)

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专业)


我并不想宣扬成功学,但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很贴切:“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么斗得过那些坏人呢?”(周星驰《九品芝麻官》)所以,要想说服那些信奉成功学的家长们,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成功,而我的成功却是以与他们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的,我最终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让教育回归本质,而不是为了炫耀我取得的成就。

接下来,关于学科学习、家庭教育等等,就说说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孩子的学科学习想必是各位家长最为关心的,学习有差距是否需要上补习班?英语、语文这样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应该如何学习?分数究竟有多重要?


关于补习班

切勿超前补习,适当强化训练


首先,我是肯定不赞同上补习班的,也用我女儿的例子,诠释了这一点。我始终坚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是有责任心的,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也足以涵盖考试范围,课堂上认真听讲,比课外补习的效果要好一万倍,退一万步说,校内课堂上都不能好好听讲,校外补习班就难认真听讲了吗?


其次,特别反对超前补习。一方面,孩子觉得老师讲的自己都会而不认真听讲,老师觉得孩子们不专心上课而失去激情,导致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孩子的心智成长本来是有一定的轨迹的,超前补习无异于拔苗助长,强行把未来的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孩子,僵化孩子的思维模式,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机械套用,早早地把孩子变成一部机器;还有一些家长,完全是出于跟风,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害怕,别人家都报了,我不报能行吗?这种从众心理非常可怕,完全不是基于自己孩子的意愿,也丝毫没有考虑过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的攀比,到头来,却是害了孩子。


最后,说说对是否上补习班的建议,我们也不要把补习班一棍子打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上补习班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一般来说,建议以孩子的主动要求为前提,当孩子自我意识到在某门功课上已经感觉到吃力的时候,通过短期补习班,迅速补齐短板,跟上进度,以免越漏越多,因为是孩子主动要求,学习积极性也高,效果一般也很明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前突击,一般针对的是一些重大考试,精准定位,强化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但无论哪种情况,都不适合长期作战,平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于英语和语文

母语教育是根本,独立思考最重要


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英语,学英语是否越早越好,并没有定论。至少我女儿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才学的,也一直只是在学校里学,最终雅思也考了7.5,证明晚一点学英语也差不到哪去。


有一位专家给出过建议,如果家庭里有英语环境,孩子可以从小就开始学英语,如果没有,则不需要太早学英语。


在这里,我特别希望家长们更重视母语的教育,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学好汉语,不仅能有效帮助孩子阅读理解其它语言,更能提升孩子的内在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的使命。


再多说一点,就是语文学习里的独立思考。我认为语文里的阅读理解,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在这一点上,我曾经和我太太有特别大的分歧,她总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唯一标准,只能按老师要求的方式作答,而我始终坚持认为只要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答案,就没有错。也很庆幸孩子站在了我这一边,坚定地执行了我的理念。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作文上。学校总是要求孩子写作文要按考试的套路来,而我一直以来,都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文章,是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生搬硬套,考再高的分我也不稀罕。


一个人若没了思想,和木头有什么区别?


关于分数和能力

分数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在国内的大环境影响下,唯分数论成了判定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事实上,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观


我一直跟孩子强调,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每次考试,我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她的分数,而是问她这些考试的内容是不是真的会了。


考试也好,分数也好,都只是一种验证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和基本的评判标准。我们要求孩子要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考试,但不要去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必须拿高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适应紧张的考试气氛,但又不会因此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在国内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下,孩子在关键考试时的心态尤为重要。


还有很多能力是与分数(或升学)无关的,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家长们大多选择放弃这些能力的培养,理由很简单——影响学习!


而我却恰恰相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与学科无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学校里,她主动请缨,担任班长,在班里负责管理班级事务,同时还是学生会宣传部长,组织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此外,还在学校的乐团里担任小提琴手,每周两次排练,还有各种演出;在校外,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定期探访孤儿院,而且她有自己的交际圈,小学的时候喜欢cosplay,初中又开始混漫画圈,高中又成为某网络平台的签约作者,总之,这些在很多家长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我们都不反对。当然,家长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一个前提,就是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孩子的成长经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也一定是多姿多彩的!


分数成绩的背后是孩子内心渴望自我实现的原动力,家长如何才能激发出这种动力?父母,特别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关于好胜心

要让好胜心转化成一种持续的原动力


我和很多家长聊天的时候都会听到他们说自己孩子学习没有动力,什么都觉得无所谓,究其根源,是因为家长没有觉察出孩子的好胜心。


好胜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小说《后西游记》第三十回),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就看家长怎么样去发掘。


通过和众多家长们的交流,我也总结出了一下经验:孩子们的好胜心,绝大部分是基于与同龄人的对比,也就是他们的同学或者小伙伴。而很多孩子都只是在内心里暗中较劲,不易察觉。这种好胜心,往往会在某次考试后,表现得特别明显,但很多家长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而只关注到孩子的分数。事实上,孩子总会不经意地提到某某同学怎么样怎么样,比如咱们班第一名考砸了啊,我哪一科成绩比谁还好啊之类的,都是孩子好胜心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有可能是其它方面的对比,总之,做家长的一定要从这些小细节中去发现孩子的好胜心。光发现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种行为的持续性并不长,要想让好胜心转化成一种持续的原动力,就需要家长的技巧了。


首先,要和孩子一起设定比对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宜太高,如果太高,孩子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企及,就会失去信心,自然也就不会再有动力;也不宜太低,如果太低,太容易实现,实现以后,动力也就自然消失了。


其次,设定好目标以后,要不定期的强化目标的存在感,让孩子形成潜意识,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遭遇到挫折,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都不可轻言放弃,家长要做的不是降低目标期望值,而更多的是应该通过与孩子深入交流,鼓励孩子尽快走出情绪低谷,重新振作起来。


最后,无论目标最终是否达成,我们都要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予以肯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只要孩子学会了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的精神,以后的人生道路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关于父亲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家庭,因为父亲极少参与孩子的教育,造成了孩子的情感缺失,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整个人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现在好多孩子缺乏了阳刚之气。


父亲的理性和中立的态度,对孩子的独立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敢于去挑战困难。父亲的参与度越高,对孩子的影响力也越大,父亲的品质特性也会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所以做父亲的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德行。父亲在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亲和力也很重要,亲和力越高,越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只有和孩子成为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另外,父亲还要学会充当一座桥梁,在母亲和孩子产生分歧时,有效地与双方沟通,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睦。


强调父亲的作用,并不等于就弱化了母亲的能力,家庭教育,父母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各司其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三大要诀,呵护孩子成长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要诀:!我太太常说,我们家的孩子是夸大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我女儿被我们从小各种花式夸奖,即使做的不好的事情,也会被我们变着法儿夸。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用夸奖来浇灌,而不是被一次次的否定而磨灭。只有足够自信,才能敢于挑战一切!


第二要诀:!每次有人问我,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都会笑着回答:放养的。放养,并不等同于放任,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事情,而不要因为嫌孩子做得慢、做得差而代劳;尊重孩子的每一个决定,即使有些时候可能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通过挫折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事事包办,孩子永远长不大!我们做家长的,更多的角色是参与者,而不是决策者。


第三要诀:!虽然只有一个平字,却包含了好几种意思。首先是平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把自己和孩子当成平起平坐的朋友,而不是总以长辈的姿态高高在上;其次是公平,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们必须去尝试,让孩子从小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长大,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是平常心,不以成败论英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坦然接收孩子的一切,无论结果怎样,在我们心中,孩子都是最棒的!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关键词,比如陪伴、引导,等等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当教育“内卷化”愈演愈烈、焦虑氛围四处弥漫的时候,我们家长更要将格局放大、放长远,只有找回初心,才能静待花开……


回归教育本质

让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掌握这个年龄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幼儿园期间,无拘无束的玩耍,才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其它!


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年龄段最为关键的能力,剩下来的,还是一个字:玩!


小学高年级,孩子开始慢慢的独立,这个年龄段,比较适合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一句话:喜欢就去做!前提是这些兴趣爱好,不违背道德和法律。


初中阶段,由于学科一下子比小学多出很多,平稳过渡是重点,同时,鼓励孩子多参与团体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高中阶段,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确定一个目标,追逐梦想,放手一搏!

让孩子学一门艺术吧!

艺术无国界,只有艺术才能在全世界无障碍交流


由于我女儿学的是小提琴,我就说说对音乐方面的理解。通过我所接触到的人来看,音乐的确对提升智力有所帮助。


我见过那些有智力障碍的人,通过学小提琴,能逐渐通过音乐来认知世界,我觉得应该是音乐刺激到大脑的某个部分,让这些人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而作为普通人,通过学小提琴,练习左右手不同动作,对于左右脑开发起到一定作用;学习小提琴能提高专注度,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参加乐团,还可以提升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音乐能够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国际教育之我见


关于体制教育还是国际教育:我仅阐述体制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差异,选择权在各位家长手里。


体制教育,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按部就班,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其内容注重普及性,趋于模式化,容易将孩子打造成学习机器;当然,现在一些学校也逐步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


国际教育,以快乐学习,能力培养为主,注重个体发展,主张自我觉醒,激发孩子的潜能,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孩子的成长因个体差异有快有慢,需要家长足够的耐心;此外,国际学校的费用也是非常昂贵的。


由于我们没有北京户口,所以在经历了十年的体制教育后,才转型国际教育。她完全能够无缝对接,即打好了基石,又能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短短两年,就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说明无论选择体制教育还是国际教育,教育的理念才是根本,如果观念没有转变,选择哪种模式都不会有质的改变。

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题

但总要有一个结束语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来支撑。简单的学习别人的某一个方法,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去掌握这些方法背后的规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一样。


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虽然个体发育有早有迟,但基本上到了十四五岁,身体个头也都在正常范围,若是使用药物激素,反而会导致孩子早熟,对孩子造成危害。这个规律,相信家长们都没什么异议。


而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样的道理,从牙牙学语到看图识字,不同的孩子对应的时间段也不尽相同,但到了十四五岁,大家的智力水平,也基本上不相上下。可很多家长,却偏偏忽略了这个规律,恨不得从胎儿开始,就想尽各种手段,来干预孩子智力的自然成长,而最终的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只有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合理安排,才能真正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最后,我想讲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环境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在此也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一直以来给予孩子莫大的支持。


用校长刘煜炎博士的人生格言与大家共勉:生而向善,行必利他!


·END·


A.jpg